发布时间:2024/08/27
分享是一种能量
亦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我想与你共享这些触动心灵的时刻
我愿将生活中的点滴美
照亮你我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分享者
精神科二科女二病区的康复护士鲁丽
今天的主题是《以梦为马 携手同行》
作为精神康复工作者,我时常在想,能带动康复患者做些什么?如何让她们在出院后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2023年年底在精神康复部的指导下,我科根据住院患者兴趣特点,通过对患者做全方面评估,精神康复部再次评估,挑选了15名康复患者作为“不晚手作”小组首批成员。 不晚手作小组主要是以院内精神障碍患者组成的一个手工艺品制作团队。包括有扭棒、串珠、刺绣、乐高等等。 小组成立初期,我们开展了扭扭棒培训工作,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制作中的要领。通过老师们的耐心讲解,患者之间的互相帮助,一个月后,15名康复患者熟练掌握制作技巧,扭扭棒在他们手中只需要简单的扭曲和缠绕,就能变成一朵朵绽放出绚烂色彩的花朵。 2024年2月初,我们接到了一份跨越了两千公里充满暖意的订单,制作60瓶“柿柿如意”花束。这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留给我们的只有10天的制作时间,10天60瓶,1560支,9360朵,我们能行吗? 担心不能按时完成订单、担心赶时间不能保证制作质量、担心患者过度疲劳会引起病情波动。为此手工组康复患者、科室康复老师、精神康复部多次进行协调会。 最终选择我们科室所有护理老师1对2为一组,即一名护理老师帮助2名康复患者的方式,合理分工,形成流水线作业,有的患者负责制作花瓣,有的患者制作叶子,有的负责组装。 老师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做到放手不放眼。并且建立小组群,每日上报小组完成数量,大家在群里相互打气加油,实时向康复评估师反馈各自负责的患者精神、情绪、睡眠等情况。 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按时完成了此次订单,当收到北京民政部的肯定,康复患者们高兴又激动,他们的付出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喜爱,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日常她们自卑敏感,但每次学习的时候,她们都特别认真,我想只是因为长期的住院生活让他们缺乏自信心。 所以针对患者缺乏自信心情况,我科室在开展手工活动的同时也定期组织患者参加自信心训练活动,让他们举例自己的优点,如:爱劳动,乐于助人,早睡早起、爱干净等,当这些患者在关注自己的闪光点时候,他们的自信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加了。
友情链接: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