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传承】岁月磨砺下的医者仁心——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发布时间:2024/10/01

编者按:

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建院64年来,在岁月长河奔腾的浪花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创新突破的开拓精神,绘就了医疗事业的壮丽画卷。他们不畏艰难、吃苦耐劳,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诠释了医者的担当与奉献;心系患者、倾情服务,以仁心仁术的敬业精神,在传承发扬继往开来的岁月中,拯救着无数受创心灵,照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将陆续推送《医路传承:岁月磨砺下的医者仁心》系列报道,展现“莲花山人”在岁月的长河里,如何以仁心为舟,以医术为帆,穿越风雨,守护生命,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我们期待“莲花山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能进一步激发大众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更多关注与理解,更能激励每一位医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守护生命的征途上,书写更多不朽的新篇章。

 艰苦创业的“莲花山人”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时光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那时的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医疗条件远不如今日,就医环境异常艰苦,这里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便捷的交通,泥泞的土路、老旧的病房和宿舍,以及那辆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的“东风牌”客车,还有那医院大门右侧“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醒目的宗旨标语,都成了他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医院大门右侧的宗旨标语

“东风牌”客车


那时的医院,四周荒凉,全院工作人员仅靠一头老黄牛,一辆破架车,引水上山、开道进院、改造旧庙、搭建病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时“莲花山人”们的生动写照,每当雨季来临,更是寸步难行,记忆中那辆老旧的“破架车”在泥泞的小路上摇摇晃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医护人员们既当“救治者”,又当“建设者”,白天在病房工作,夜幕时分年轻力壮的医护们,脱下白大褂,换上了粗布衣裳,手握沉重的锄头,在时任院长魏成光的带领下踏上了修路的征程。

 “一、二、三,嘿!”随着一声声有力的号子,他们的锄头一次次嵌入土里,又被高高举起,他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犹如古时的愚公,誓要打破艰苦的阻碍,开辟一条“生命之路”,家里孩子的笑声、老人的叮咛,都被暂时搁置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夕阳的余晖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无人言苦,那份执着的坚守推动着他们不断前行。



“愚公”精神

开辟就医道路


“那时候没有路,我们就自己修,没有房我们就自己建,没有条件我们就自己创造条件。”生活中一向强势的唐琼老师在回忆过去时眼里竟闪烁着泪光,“你别说,那时的条件那么苦,大家又是上班又是修路建房子,却没有一个人说过苦,说过累!”她的语气充满了坚定,仿佛那段岁月再次在她眼前重现一样。

回望过往,他们心中涌动的不是苦涩与疲惫,而是无尽的自豪与荣誉,因为他们内心深深烙印着“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的办院宗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化作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 24小时急救电话:28-262255555
  • 24小时服务中心电话:028-26965195
  • 纪检投诉电话:028-26196173
  • 行政办公室电话:028-26224413(沟通办投诉受理时间及随访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2:00下午14:30-18:00)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 © 2024 by( zydsyy120.com )版权所有: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本网站已被访问121149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