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1
随着秋风渐凉,万物收藏,我们迎来了深秋时节。在这个季节转换的关键期,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内敛,阴气渐盛,人体亦需顺应自然规律,调整身心状态,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中医理论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养身心、增强体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一理念在深秋养生中显得尤为重要。
阴阳平衡:深秋时节,应注重调节体内阴阳平衡,避免阳气过度耗散,适当增添衣物,保暖防寒,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防燥邪入侵。 饮食调养:饮食宜温润滋养,多吃银耳、百合、莲子、枸杞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以润肺生津,健脾和胃。此外,适量饮用菊花茶、蜂蜜柚子茶等,也有助于清热润燥。
1. 体质辨识,个性养生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进行养生。深秋之际,可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了解自己是阴虚、阳虚、气虚还是其他类型体质,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2. 穴位按摩,调和气血 通过按摩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每日坚持按摩几分钟,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3. 情志调护,宁静致远 深秋易引发人内心的萧瑟之感,情绪波动大。中医倡导“心静则神远”,建议多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瑜伽等,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4. 中药调理,固本培元 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党参、黄芪补气,当归、熟地补血,麦冬、沙参养阴等,通过中药的温和调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深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好时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节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因素,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让我们在这个深秋,借助中医的智慧,开启一场身心的滋养之旅,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擅长:小儿感冒发热及消化不良等疾病,中风后遗症、眩晕等神经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等妇科和男科疾病,对慢性胃肠炎、颈肩腰腿痛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亦有相当的研究,临床疗效确切。 医 院 位 置 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区 (医养结合院区) 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区)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康乐南路(新院) 公共交通:可乘坐7路公交车,“市第四人民医院”公交站。 (三中心院区) 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区)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建设东路244号 公共交通:可乘坐10路、14路、5路、6路公交车,“静苑小区”公交站。 (精神专科院区) 资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路95号
友情链接:
关注微信公众号